为全面了解本学期教学运行状况,提升教学质量,依据学校教学工作安排,校级教学督导组于2024-2025学年第1学期深入各教学单位,开展了广泛而细致的听课活动。督导组成员秉持严谨负责的态度,对2023-2024学年第2学期教师百分位成绩前10%的教师和后10%的教师、2021、2022、2023、2024年入职教师进行听课,旨在通过听课反馈,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升,优化教学管理,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,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。现将本次听课活动情况总结如下:
一、校级督导(文科组)听课反馈
(一)听课总体情况
听课总学时数:52节次
听课教师人数:52名
听课范围:覆盖文法学院、外语学院、建筑工程学院(含艺术学专业)、国际教育学院
2024-2025学年第一学期,校级教学督导(文科组)在听课过程中较深入观察了教师的教学行为、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课堂氛围等多个方面。可以看到,大部分授课教师准备充分,课程内容结构清晰,条理分明;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,如案例分析、提问互动等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;不少教师都能运用学习通、知到等平台,与所教学生达成了较好的沟通和互动,也在过程性考核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。学生出勤率较高,听讲认真,回答问题积极。
(二)存在如下问题
1.教学重点难点强调不足:个别教师课堂中对于重点和难点知识的强调性不足,整体教学风格显得过于平淡,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。
2.学生课堂纪律问题:学生上课玩手机;个别课堂到课率极低;或个别课堂有迟到现象。
3.课件制作问题:有的教师课件上的字体特别小,文字多,学生很难看清课件上的内容;部分课件背景色与文字、图片的区分度不够,影响观看效果。
4.思政元素融合不足: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融合不够紧密。
(三)针对以上问题,督导组提出建议,供参考
1.明确重点难点:在讲解知识点时,教师应通过板书、PPT等方式明确标注重点和难点,采用案例分析、实验演示等方法深入剖析,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。
2.增强师生互动:教师应积极采用提问、讨论、小组合作等互动方式,鼓励学生主动思考、积极参与,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。
3.加强课堂纪律管理:教师应及时纠正不良行为,确保课堂秩序井然。
4.加强教师交流:多请有经验的教师与后10%的教师在教学内容、课程思政、教学技巧、学生管理等方面进行交流,提升整体教学质量。
二、校级督导(工科组)听课反馈
(一)听课总体情况
听课总学时数:38节次
听课教师人数:34名
听课范围:覆盖人工智能学院、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、机电工程学院、信息工程学院、健康学院。
2024-2025学年第一学期,校级教学督导(工科组)在听课过程中结合课程特点,如何有效融入思政元素、理论联系实际、案例教学、信息技术等教学方法、授课方式、教学技能等,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。并对学生到课率和课堂表现反馈教师,及时关注学生的课堂状态。课堂上教师教学态度认真,专业基础扎实,授课内容丰富。精神面貌良好,启发引导学生思考,融入课堂教学活动。课件制作规范,清晰,熟练运用。采取多媒体和学习通等现代信息手段辅助教学。个别班级的学风较好,学生听课纪律和态度较好,按时上下课。
(二)存在如下问题
1.思政元素融入不足:根据课程知识点,课堂内容没有有效融入思政元素。
2.教学模式单一:课堂教学活动,重教,缺乏以学为中心的模式,使得教与学脱节较严重。
3.课堂互动不足:教学活动和设计比较单一,对学生缺乏启发和引导,课堂气氛大多比较沉闷,学生较少融入课堂学习中。
4.课堂管理欠缺:对于学生上课玩手机现象,上课说话,没有及时提醒和制止,低头率较高,前排率低,缺乏课堂管理,也没有严格要求,没有履行好教书育人的职责。
5.年轻教师经验不足:个别年轻教师经验缺乏,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欠缺,始终站在电脑前念PPT,而且板书利用不好。
6.备课不充分:个别教师备课不充分,不熟练课堂教学内容,授课时语气平淡,课堂气氛不活跃。
7.课件制作不够规范:PPT课件制作不够规范,复制教材,字体小,操作不熟练,缺少图文并茂的教学效果。
8.教学设备问题:个别教室串音严重,影响学生听课;话筒、耳麦、音响有的有杂音或刺耳或回音。
9.教学行为问题:有不少教师在屏幕前指画,遮挡屏幕内容,照着PPT讲课,学生低头看书或看手机;板书与课堂和学生关注力脱离,失去板书的功能,仅成为教师的课堂记录;教师不能提前到教室进行课前准备;个别班级存在上课迟到现象。
(三)针对以上问题,督导组提出建议,供参考
1.因材施教:根据学情,细化教法。
2.融入思政元素:根据新时代专业课程的特点,有效融入思政元素。
3.精心设计课堂教学:精心设计课堂教学,用心润色课件内容,提高课堂实效性。
4.提前准备:教师提前到教室准备上课,关注教学环境,检查学生实际到课率。
5.优化板书设计:设计板书内容,清晰,突出重点,让学生抬起头看黑板,建立沟通与学生学习交流互动的桥梁。
6.引入前沿知识:根据授课知识点,有选择地引入前沿知识,理论联系实际,注重能力培养。
7.学习优秀教师经验:年轻教师在自身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熟悉课程内容之外,多多听取教学效果好、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的课。
8.活跃课堂氛围:年轻教师从授课内容、教学设计和课程讲授等多方面全方位使课堂活跃起来,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。
9.提升教师授课状态:教师授课时要精神饱满,富有激情和感染力,才能使课堂有吸引力,要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、生动有趣,表达要清晰流畅。
10.丰富教学手段: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,采取合理适宜的课堂讨论环节,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,烘托教学气氛。
三、校级督导(经管组)听课反馈
(一)听课总体情况
听课总学时数:34节次
听课教师人数:34名
听课范围:覆盖经济管理学院、会计与金融学院、建筑工程学院。
2024-2025学年第一学期,校级教学督导(经管组)一致认为,授课老师授课态度端正,课前准备比较充分认真,能够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组织教学内容,观点正确,思路、架构、内容表达清晰,授课重点、难点也比较突出,没有发现有不良语言,课堂教学效果总体不错。
(二)存在的主要问题
1. 学生课堂纪律问题:课堂中学生看手机的现象比较普遍;上课期间迟到早退现象时有发生,有些课程缺勤比较多。相应教师对这种现象采取了不管不问的态度,只管讲课,缺乏课堂教学管理。
2. 教学方法单一: 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,缺乏互动性,学生参与度不高,课堂气氛不活跃。
3. 教师理论与实践不足:部分教师理论不扎实,也缺乏实践知识,上课内容空洞乏味。
(三)针对以上问题,督导组提出建议,供参考
1.加强课堂管理:提高课程的关注度,严格要求学生,及时纠正不良行为,确保课堂秩序井然。
2.加强理论学习:关注前沿知识,提升理论水平,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前沿性。
3.加强企业实践联系:关注地方发展,积累实践经验,丰富教学内容,增强课程的实用性。
4.提高教师职业素养:关注教师教学业务水平,提升职业素养,确保教学质量。
5.增强教师关爱学生情怀:提高教师关爱学生的情怀,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,增强师生互动。
6.创新教学方法: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,如翻转课堂、小组讨论、模拟演练等,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。
7.提高学生参与度:设置更多的互动环节和激励机制,如小组竞赛、案例讨论等,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。
四、校级督导(通识组)听课反馈
(一)听课总体情况
听课总学时数:34节次
听课教师人数:28名
听课范围:覆盖基础教学部(马克思主义学院)、公共艺术中心、体育教学部以及机电工程学院的部分课程。
从听课情况看,授课教师总体教学态度良好,备课充分,也很投入;教学内容丰富、信息量大,能将理论和现实紧密结合,增强了课程的时代性;严格课堂管理,教学秩序良好,教学方法运用得当,有一定的课堂互动,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、积极性,达到了一定的育人效果。
(二)存在的主要问题
1.座位安排不合理:前少后多、前空后满。
2.互动不足:互动较少,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不足或不熟练。
3.教学进度不一致:教学进度与教学日历不完全一致。
4.PPT问题:PPT清晰度不够,字体较小。
5.课堂常规问题:需要严格遵循课堂常规。
6.体育课备课问题:部分体育老师备课不够仔细,课前准备不够细致。
7.学生管理不足:学生上体育课未穿运动服运动鞋,上课看手机现象普遍。
8.体育课程练习方法单一:部分体育课程练习方法不够丰富。
(三)针对以上问题,督导组提出建议,供参考
1.合理安排座位:做到前满后空,优化座位安排。
2.增加互动交流:多互动、多交流,提高学生参与度。
保持教学进度一致:确保教学进度与教学日历一致。
3.优化PPT制作:调大字号、字体,优化背景色与文字、图片的区分度。
4.分开男女学生上课:建议将男女学生分开上课,避免安全隐患。
5.将体测项目纳入教学环节:在体测学期,将体测项目纳入教学环节,提高学生体测成绩。